《春之祭》原作体现出来的牺牲与再生的悲剧精神,将与东方哲学里生生不已的创生精神在《十月·春之祭》这里相遇。人与自然,相斥相存,生命万物,氤氲激荡,花鸟鱼虫,飞瀑湍流,无时无刻不在演幻着"万物为刍狗"的悲怆与"化生万象"的壮丽。东方、西方,虽有文化的不同,但是在生命的生、灭之中,其理则一。当其融合在一部舞剧里面的时候,孕育与毁灭,牺牲与再生,英雄与母性,悲剧与创生,人性与自然,等等,将如两股洪流的碰撞,激荡起艺术表达的巨浪,舞者、歌者的玄思将融汇入艺术之诗意,我们的舞台将再一次宣示大地的悲壮与美丽以及生命的脆弱与顽强。
   这将是歌者与歌者的对话,舞者与舞者的对话,歌者与舞者的对话。它也将是文化与文化的对话,心灵与心灵的对话。释读经典,我们将赋予《春之祭》以崭新的表达以及东方话语的当代展示。
       重要的是,这将是一个以女人为主题的舞剧。与所有其他舞蹈家排练的《春之祭》重要的区别便在此处。

     《十月•春之祭》作为一部以女性生命观为主题的舞剧,讲述了一个牺牲与重生的故事,同时也是一个以母性为主体的故事。该剧主要由孕、存、行、创、生5个场景构成,表现人类对于春天及生命的渴望,将《春之祭》原作体现出来的牺牲与再生的悲剧精神,与东方哲学里生生不息的创生精神融合在一起。据了解,作为最经典的伟大作品,百年来几乎无人敢“动”《春之祭》,几位大师的再次演绎,其实也并没有对原作做过多的改动,只是换了一种展示的形式。北京现代舞团这次全新的创作,将是百年来《春之祭》第一次重大的革新与重读。为了创作全新的《十月•春之祭》,北京现代舞团的舞者们赤脚行走贵州,在行走中领悟“祭”的内涵,用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将我国独有的、带有“祭祀”意味的舞蹈融入到作品中。总导演高艳津子说这是“住在身体里的祭祀”。原作《春之祭》是用牺牲别人、用死亡换来生者的安慰,体现的是“死”的价值;而全新的《十月•春之祭》表达的则是如何充满力量的活着,死亡也为了更好的重生和繁衍,是对生命积极的热情,体现的是“生”的价值.“《十月•春之祭》从女性繁衍的角度,以对生命期待的态度,以十月的孕育来歌颂生命。是大地对世间万物的给予和期待。”如果說這部作品從一位孕婦開始,不如說是从生命最初的旅途開始,每一個生命都得之不易,每一種存在都歷經磨難,所以活着為新的延续,所以穷尽一生為守候每一个春天,所以生的使命成了大地的祭祀.
   
      崔健为北现舞剧新作《十月•春之祭》做原创音乐。在他看来既是革新,也是继承。“百年前《春之祭》是对当时的审美和价值观的叛逆,现在我们新的《十月•春之祭》在不改变原作气质的基础上,用新的演奏方法,又做出了新的尝试,这也是对原作叛逆精神的继承和呼应。”对于原作主题“死亡”和新作主题“生命”的不同,崔健说:“死和生对于音乐来说是一样的,我们把死亡看做生命的开始,是循环往复的,都是生命能量的对抗和体现。这种对自然的理解,没有东方西方之分,是全人类的。”但在音乐表现方式上,这次崔健将会给大家一次意外和惊喜,“我们在创作过程中,我的音乐助理多次不接受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,但整台音乐出来了,他就明白了。

总编导:高艳津子              音乐总监:崔健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舞台美术:高广建
Artistic Director
CuiJian
China's rock godfather

中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性声誉的摇滚艺术
家,他被视为中国 的标志之一。
三十年来,崔健一直坚守艺术家的社会责
任,站在摇滚乐的最前沿,用音乐作为武
器,向生活中的虚伪、丑恶和不公正开
火。他用十年时间发起真唱运动,使真唱
成为中国社会普通认可的道德准则。

Stage design
Gaoguangjian

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,国家一级舞美设计,文化部优秀专家,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。
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,多次荣获文化部“文华大奖”舞台美术设计奖,中国舞台美术学会“学会奖”,多部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佳
剧目,荣获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会“作品大奖”,中央戏剧学院第二届“学院奖”。作品曾参加1999年、2011年国际舞台美术布拉格四年展(PQ展),2009年世界舞台设计展(WSD2009),受邀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深圳馆作空间设计。


Gao Yanjinzi

Artistic Director of Beijing Modern Dance Company


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、创团舞者。1995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代舞专业,同年底加盟组建北京现代舞团。高艳津子的艺术灵感不仅来源于她深厚的传统舞与现代舞功底,同时也渗透着她的哲学观。她的作品中总是散发出来自自然界神秘的能量,令人惊叹的每一次旋转,彻底打破“传统”、“现代”、“东方/西方”的局限。



留言